日前,鄭州高新區的金源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里,環境優雅,咖啡香味四溢,年輕創客們聚集于此,談創新、話創業……這只是鄭州市創新創業的縮影。在鄭州,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有了許多優惠政策,門檻更低了,辦手續更便捷了,眾創空間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,創新創業體系日趨完善。
眾創空間:創客云集充滿活力
朝氣蓬勃、思路活躍的創客們,正活躍在鄭州的眾多的孵化器里。
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里的金源創業孵化器,是鄭州市個眾創空間。這個孵化器通過資訊平臺、培訓平臺、項目平臺、資金平臺、孵化平臺的資源整合,幫助入孵項目進行業務對接、上下游資源整合等,助推企業發展。
這棟高樓不僅承載著很多年輕創客的夢想,也孕育著鄭州自創區未來的希望。
二樓的眾創空間,是開放式的辦公區,為創業者交流提供了便利。那里的每個工位,都可注冊一個公司,鄭州盈和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員。
去年5月,盈和軟件進駐金源。從剛開始的兩個人創業,到現在20多人的技術團隊,產品市場也越來越大,他們還參與了一些政府重點項目。
“不僅享受房租補貼,還有一系列軟性服務,我們用更低的成本獲得了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。”盈和軟件總經理何暉說。
政策扶持:打通后一公里
創新創業和政策扶持、軟硬件環境的改善密不可分。
鄭州市圍繞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戰略部署,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,使得創新創業體系日趨完善。
鄭州市加大財政科技金融資金投入力度,設立3億元科技企業發展基金。建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分擔機制,設立5000萬元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準備金。
今年初,鄭州市與省科技廳各出資1億元,設立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,吸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,支持科技成果轉化。
“目前,我市創新創業服務環境更加成熟。”鄭州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,現在,政務服務“軟環境”增強了,工商、稅務、項目、人才等政務服務可高效協作。
鄭州市實施“科技創新券”計劃,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,促進創業企業和科技服務機構“精準對接”,打通科技服務“后一公里”。
筑巢引鳳:人才“洼地”變“高地”
黃河科技學院機械自動化專業的李威就是一位創業明星,他設計的自平衡獨輪車上市后,很快就收到了來自海外廠商的訂單。“現在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的人在用我們的平衡車,今年預計銷售額6500萬元。”李威說,他們的成功,與創新創業的利好政策分不開。
他認為,人才是創新創業的靈魂支柱。在鄭州,像李威這樣的創新創業人才還有很多,他們根植于生物醫藥、VR等領域。
目前,市內的大學院校,如鄭州大學、河南工業大學、中原工學院等,改(擴)建了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。
鄭州市不但有計劃地加快培養發展急需的專業人才,還引進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,啟動實施“智匯鄭州·1125聚才計劃”。
鄭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出馬,向全國知名院校拋去橄欖枝。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、西安交大、浙江大學、上海交大等高校,在我市建設了大學科技園、技術轉移中心或新產業育成中心等載體平臺。
國家專利審查河南協作中心、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、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、中國技術交易所鄭州工作站和國家創新驛站鄭州站點等機構,相繼落戶鄭州。
成果斐然:初步形成創新創業生態圈
目前,創新創業生態圈在鄭州市已初步形成。
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,鄭州市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獲得新突破。
根據鄭州市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年行動計劃(2016—2018年)》,鄭州市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家“雙創”示范基地建設成為河南省改革創新先行區、創新創業引領區、雙創服務示范區、雙創生態優化區;全市創新創業載體數量達到200家,載體面積突破1000萬平方米,在孵企業達到7000家。
到去年底,鄭州市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基本建成,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以上,入駐企業超過3000家,實現了科技企業孵化、創業培育、創新研發、科技服務、人才集聚和生活服務的集約功能。
3年內,鄭州市將實施眾創空間倍增、創客育引等工程,大力發展包括互聯網創業平臺、科技眾創空間、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在內的梯級創新創業載體,形成適合各類創新創業需求的生態圈。